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详情



27

2023

-

10

逐梦江海②丨手握农业“芯片”与产业新城共生“科技之花”


瓜果飘香,稻谷满仓。

秋收时节,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最近,中国农民丰收节将这份“喜悦”飘向了杭州钱塘(新)区。

作为省市重要粮仓,钱塘已创建20个千亩粮仓,20家农业产业园,10个绿色农产品基地……粮食生产稳定度和农业增加值率,居杭州首位。

丰收的背后,一粒粒种子起到关键作用。种业,关乎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今年,手握农业“芯片”的浙江省种业集团办公地搬迁至钱塘,并将其科研平台落户钱塘江东核心区——江海之城。  

作为浙江“国字号”龙头企业,为何选择来到一座诞生不久的“产业新城”?浙江省种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平一语中的:“在这里,有看得到的未来。”

择一座城

同频才能展翼齐飞

时下,浙江大力推进特色品种大省和现代种业强省建设,推动种业发展。

去年8月,浙江省种业集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由浙江省币游国际集团牵头,整合省属涉农经营性资产组建成立。

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浙江省种业集团肩负重任。

“当时,我们亟需一片广袤的发展热土,能够实现总部办公、科研实验室、田间试验、品种展示一体化。”李永平说。而江海之城,正是这片崭新的热土。

今年8月,浙江省种业集团办公地完成搬迁。

“这里有充裕的土地资源。”李永平对大片的农田有着天然偏爱,“钱塘的农业相比制造业毫不逊色,坐拥规模成片的土地,在杭州更是少见。”

“都市农业看钱塘。”对于钱塘(新)区,李永平并不陌生。已成功举办14届的浙江种业博览会,就将浙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集中展示地布设在钱塘所属的“飞地”之内。

近年来,钱塘(新)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表现不俗。如今,漫步于青六北路与江东大道交叉口,2000亩土地每年平均收获百万斤小麦,映射出一幅先进制造园区与都市田园风貌交相辉映的新图景。

关于江海之城,更深层的了解,是在李永平走进江海之城展厅之后。纵观这座新城,产业新中心、青年活力城、诗意栖居地等“称谓”在此交融共生,有望打造成为钱塘城乡融合样板区,为钱塘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钱塘饱含发展潜力,这是一片希望之地、开放之地。”于李永平而言,一个区域的发展看得长远,与种业领域的发展形成了“同频共振”的默契。

落地江海之城后,李永平心里已有一幅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我们重点围绕农作物、水产、畜禽、中药材四大主要业务板块,展开品种选育、技术研发、良种推广,致力发展为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一流科技型、创新型现代种业企业,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李永平说。

双向奔赴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在钱塘智涌东湖科创中心3幢,与浙江省种业集团办公地同属一幢大楼的,还有其最新成立的科研平台——芯创生物育种有限公司。

实际上,浙江省种业集团不仅是一家农业企业,更是一家科研型企业。

“育种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基础。”李永平介绍,“品种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高达40%,因此,科研是种业的重中之重。”这也同步解释了,为什么总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

近日,浙江省种业集团(种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正式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成立,将加快提升种业研究院的整体科研水平,推进种业生物育种技术攻坚团队建设,为浙江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我们以芯创生物为‘大脑’,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自主培养科研育种团队,招引一定比例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院校的合作,推动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格局。”李永平说。

目前,芯创生物的2500平方米实验室已打造完成,10多位博士后、博士及硕士在岗,为种业集团提供全方位科研赋能,加速集团走向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

除了土地、区位等“硬实力”,钱塘及江海之城在科研、人才等方面的重视,亦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作为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所在地,钱塘(新)区是杭州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仅32.5岁,人才活力持续涌动;

而江海之城在建城之初,就持续强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通过打造会呼吸的“公园城市”,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态人文环境;青西三路TOD则以科创服务业为导向,以全球青年中心、领飞天地、创研中心等项目为牵引,向周边地区汇聚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

坚持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江海之城,正以浙江省种业集团科研平台的落户为契机,不断提升产学研融合浓度,以实现产与城的“双向奔赴”。

面向未来

扎根沃土拔节生长

推进种业振兴,更重要的是紧抓“市场的手”,面向国家需要、面向农业发展、面向农民增收。

综观国内发展壮大的种业基地,以学科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创新体系成为“共识”。

将视线拉回浙江省种业集团,下出落地产业新城这一“先手棋”,有助于将“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双向发力,为种业振兴开辟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而言,浙江省种业集团以其种业龙头企业的集成作用,持续提升竞争优势;政府则在育种创新中扮演着“协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除了提供各类政策要素,还要推动科研、生产、市场等方面找到相应的“接口”。

细究江海之城的产业规划,会发现这座新城锚定的“2433”产业体系中,包含着发展数字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这类服务业将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计量检测、成果转移转化等增值性服务,进而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服务生态体系。

眼下,浙江省种业集团正在酝酿第二次“布局”:建设种业科创中心,以打造种业科技创新策源地。

“我们规划打造一个集中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的平台,既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通过开展科普教育、研学等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农业的乐趣与奥秘。”李永平说。

蓝图已绘就,唯有实干笃行。到2030年左右,浙江省种业集团力争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和种业高精尖人才集聚高地,构建国内领先的数字育种和生物育种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推进种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李永平期待着,这片崭新的沃土上,能够源源不断地培育“新芽”,结出“硕果”。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